北京律师网购物卡沦为洗钱工具,受害者举证艰难如何维权?
【典型意义】
【案情简介】
今年 4 月初,江苏省邳州市的张女士在浏览网页时,被一则 “零基础兼职配音” 的广告吸引。她按要求下载软件后,在所谓 “导师” 的指导下,第一天便轻松获得了上百元现金收益,这让张女士对这份兼职充满期待。然而第二天,“导师” 以配音平台问题为由,引导她进入一个基金平台,声称购买理财产品可返还 “学费”,且稳赚不赔。在利益诱惑下,张女士逐渐深陷其中。经过几轮投资理财后,4 月 9 日,当张女士想提现时,却被告知因 “操作错误” 需充值解冻。“导师” 要求她前往大型连锁商超购买 7.4 万元购物卡,并将卡号和密码上传。
当张女士到超市购买时,面对工作人员询问,她支支吾吾、频繁查看手机信息,异常表现引起工作人员警觉,随即上报民警。民警赶到现场查看其手机信息,发现她在基金软件做 “理财任务”,且有大额、频繁转账现象,初步判断她陷入网络诈骗。民警介绍,诈骗分子正是利用商超购物卡匿名性、流动性,让受害者将资金转为购物卡,获取卡密后通过黑市折价套现完成洗钱。
张女士发现被骗后,决定维权。但她面临诸多难题:聊天记录中 “导师” 身份信息模糊,软件平台疑似虚假,难以确定责任主体;购买购物卡时匆忙,未留存详细凭证,卡密已按要求发送,难以证明资金流向。
【法院裁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
最终判决:责令相关部门全力追查犯罪嫌疑人,依法处置其违法所得用于赔偿张女士损失;若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全额追回,根据实际情况,由张女士和相关金融机构按合理比例分担部分损失,以平衡各方利益,体现公平原则。
【专家评析】争议焦点一:购物卡洗钱犯罪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购物卡洗钱犯罪存在挑战。部分犯罪行为隐蔽,购物卡交易记录繁杂,难以直接证明资金与犯罪所得关联。本案中,专家指出,应综合多方面证据判断。如分析张女士资金流向,从投资平台到购买购物卡,再到黑市套现环节,通过资金流转轨迹、时间节点等细节,结合聊天记录中诈骗分子指令,形成完整证据链,认定犯罪事实。同时,对购物卡黑市交易渠道调查也至关重要,掌握套现流程、参与人员等,能更全面认定犯罪行为。
争议焦点二:受害者举证责任
受害者在购物卡洗钱案件中举证困难是普遍问题。专家认为,本案降低张女士举证责任合理。一方面,她作为普通民众,面对精心设计骗局,难以收集专业、完整证据。另一方面,通过间接证据相互印证可弥补直接证据不足。如张女士提供的投资收益截图,虽不能直接证明损失金额,但结合聊天记录中提现受阻及购卡要求,以及超市工作人员对其异常行为描述,能形成证据链,证明其遭受损失事实及大致金额范围,保障受害者维权权利,也符合司法实践中公平正义原则。
【法律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