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表决通过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公民对不法侵害行为有权采取防卫性措施,界定了防卫的合理限度,还特别保护见义勇为行为,鼓励公民在他人遭受侵害时挺身而出。
律师提醒:被殴打还手即互殴” 成为历对于普通治安案件将不再以“伤者为大”为逻辑,符合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治安处罚责任。所以,面对不法侵害,该出手时就出。
2025 年 6 月 27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此次修订首次在治安管理领域明确了正当防卫制度,意味着 “被打还手即互殴” 的认定模式将成为历史。具体情况如下:
明确正当防卫合法性:新法规定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以保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界定防卫限度:强调防卫行为应当在合理限度内,避免过度防卫导致不必要的损害。例如街头遇袭时,防卫人在退避无果后反击致施暴者轻伤,按新法可直接认定为正当防卫。
免除法律责任: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保障公民行使防卫权的合法性。
保护见义勇为:鼓励公民在他人遭受不法侵害时挺身而出,明确见义勇为行为受法律保护,避免因防卫行为受到不当处罚。
明确举证责任:在涉及防卫性措施的争议中,公安机关需充分调查取证,确保对防卫行为的认定客观公正,从程序上防止互殴认定的随意性。 对公民权益的影响
保障公民防卫权利:新法明确了公民面对不法侵害时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符合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治安处罚责任,还特别保护见义勇为行为。这为公民合法维权撑腰,让大众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更有底气,能够更勇敢地维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等权益保护:将虐待所监护、看护的幼老病残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增列为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并给予处罚,有助于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以及幼老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权益,让公民的生活更有安全感。
保障被处罚人合法权益:修订后的法案增加了被决定执行拘留处罚的人遇特殊情形可申请暂缓执行拘留或者出所等规定,还要求询问查证违法行为人期间,保证其饮食、必要的休息时间等正当需求。这些规定体现了对被处罚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避免其合法权益在执法过程中受到不合理侵害。
减少社会歧视:新《治安管理处罚法》建立了治安违法记录封存制度,规定治安违法记录应当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者公开。这有助于减少社会对有轻微治安违法记录人员的歧视,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创造更好环境,保障其在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