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2025-07-01

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25 年 6 月 21 日,丰城市剑光街道的赖某在抖音上收到 “助理发言号(陈总)” 的消息,被诱导下载 “MetaTrader5” 软件进行投资。赖某先后投入 25 万元,还应对方要求寄去一个 39.562 克的黄金手镯,最终发现无法提现,共损失约 28 万元。目前赖某已报警,警方将对该案件展开调查,以追究诈骗分子的法律责任,并尽力挽回赖某的损失。

此类案件提醒公众,不要轻易相信来自陌生人的投资赚钱信息,尤其是通过非正规平台进行投资,以免遭受财产损失。如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


小区群的核心功能是邻里沟通,而非投资理财渠道。面对任何 “赚钱机会”,务必牢记 “三不”:不贪高收益、不轻易转账、不泄露信息。守住这三点,能有效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小区群里出现的 “投资理财指导” 往往暗藏风险,尤其是陌生人或非专业人士推荐的投资项目,很可能是诈骗陷阱。面对这类情况,务必保持警惕,采取以下态度和措施:

一、坚决拒绝 “高收益” 诱惑,警惕常见套路

小区群里的投资信息常以 “低风险、高回报”“稳赚不赔”“内部渠道” 等为噱头,本质上可能是:

虚假投资平台:诱导下载非正规 APP(如仿冒的 “理财软件”“外汇平台”),初期可能让你小额获利,待大额投入后无法提现(类似前文赖某遭遇的诈骗)。

传销或庞氏骗局:要求拉人头返利,用新投资者的钱支付旧投资者的 “收益”,最终崩盘跑路。

虚假项目包装:虚构 “新能源”“区块链”“艺术品投资” 等概念,实则无真实业务,纯靠骗钱牟利。

记住:任何正规投资都有风险,“稳赚不赔” 必然是陷阱。

二、不轻易相信 “熟人” 推荐,核实身份与资质

即使是群里认识的邻居推荐,也需警惕:

对方可能本身被洗脑,或与骗子勾结,利用 “邻里信任” 降低你的防备心。

要求对方提供金融从业资质(如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正规理财顾问必须持证上岗;若对方无法提供,直接拒绝。

切勿泄露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更不要在陌生链接或软件中输入敏感信息。

三、正规投资渠道才是首选

如需理财,通过官方渠道:

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其产品受监管部门严格监管,风险相对可控。

下载官方 APP(如银行官网、证券公司官方软件),避免通过第三方链接或二维码下载未知应用。

对投资项目不了解时,咨询持牌理财师,或通过 “中国证监会官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查询机构合法性。

四、发现可疑信息,及时提醒并举报

若小区群里频繁出现投资广告、诱导性话术,可向群主反映,要求清理此类信息,避免更多邻居受骗。

如怀疑是诈骗,保留聊天记录、对方账号等证据,向110或国家反诈中心 APP举报,同时提醒群内其他成员提高警惕。




被诈骗后,可通过保留证据、及时报警、联系相关机构、寻求法律帮助等措施来挽回损失,具体如下:

保留证据:保存与诈骗相关的所有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短信等,这些可以证明诈骗行为的存在以及双方的交互过程。同时,保留转账记录,包括转账的时间、金额、转账方式等信息,有助于追踪资金流向。

及时报警: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详细陈述被骗的经过,提供所保留的证据。公安机关会根据情况进行立案侦查,利用专业的侦查手段和资源追查诈骗者。如果是网络诈骗,也可以向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举报相关情况。

联系相关机构:如果是通过银行卡转账的,可以联系银行,告知银行自己被骗的情况,看是否能采取紧急措施,如冻结对方账户等,以防止资金进一步流失。如果涉及到某个特定的平台,如电商平台或金融平台等,联系平台客服,请求平台协助处理,平台可能会采取限制对方账号等措施。

寻求法律帮助:可以咨询律师,律师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包括是否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追回损失等。若案件进入刑事诉讼阶段,可在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返还被骗财物,赔偿相应损失。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