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闸杆下落砸中车尾,物业公司未尽保障义务需赔偿吗?

2025-07-21

在日常生活中,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其中因小区设施管理不善导致业主财产受损的情况备受关注。近日,一起业主车辆在通过小区地下车库入口闸机时受损的案件有了判决结果,引发了广泛讨论。


王某是某小区的业主。2024 年 6 月 16 日晚,王某驾驶机动车准备进入小区地下车库。当他驾车通过车库入口闸机时,意外发生了,道闸杆突然下落,触碰了车辆尾部,致使车辆受损。车辆受损后,王某面临着维修费用的支出以及车辆贬值等损失。经核算,他要求小区物业公司赔偿车辆维修费、车损损失费共计 4000 元。然而,物业公司并不认可这一赔偿要求,双方协商多次,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王某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小区物业公司诉至法院。


在法庭上,物业公司进行了抗辩。物业公司指出,王某在驾车驶入车库时存在不当行为,其一直在打电话,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在车辆后轮已经过落杆感应线、车尾尚未完全驶离道闸杆升降区域时,王某选择了原地停车。物业公司认为,王某的这些行为才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车辆受损的后果应由王某自行承担,物业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受理此案后,进行了深入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物业服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和物业的使用性质,妥善维修、养护、清洁、绿化和经营管理物业服务区域内的业主共有部分,维护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基本秩序,采取合理措施保护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本案中,物业公司作为车库道闸的管理人,在车库管理服务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其一,要确保车库道闸等设备正常工作,这是保障车辆安全通行的基础;其二,要保障出入车库车辆的安全通行,为业主创造安全的通行环境。


从道闸的一般工作原理来看,当系统识别出道闸杆下有车辆时,道闸杆应保持不下落、处于抬杆状态,以避免触碰车辆。但在王某驾车驶入车库的过程中,当车辆尾部仍处于道闸杆下方时,道闸杆却下落并触碰到了车辆。这一事实表明,物业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疏忽,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因此,对于由此给王某造成的经济损失,物业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物业公司提出的王某驾车时打电话的辩解,法院经审查认为,物业公司所提供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这一情况,所以对该辩解不予采信。此外,监控视频显示王某驾车通过车库道闸时有明显的停滞情形,但法院认为,这种停滞情形并不具有民事违法性,不能成为免除或减轻物业公司赔偿责任的事由。


在确定王某的经济损失数额时,法院秉持严谨的态度。对于王某主张的 4000 元赔偿,法院只支持有车辆定损报告、维修费发票相印证的 2400 元,超出部分因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最终,法院依法判决物业公司赔偿王某车辆维修费 2400 元。


这起案件给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都敲响了警钟。对于物业公司而言,要切实履行好安全保障义务,加强对小区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而对于业主来说,在小区内行驶车辆时也应保持谨慎,遵守相关规定。在遇到纠纷时,双方应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以维护自身及对方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小区环境。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因物业服务过程中财产损害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核心争议点在于物业公司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结合法院判决,可从以下角度解读:


  1. 物业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边界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条规定,物业服务人需对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共有部分(如本案中的地下车库道闸)尽到妥善管理、维护义务,并采取合理措施保护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


    本案中,道闸杆的正常工作逻辑应为 “感应到下方有车辆时保持抬杆状态”,而物业公司管理的道闸在王某车辆尾部仍处于道闸下方时下落,显然违背了设备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属于 “未妥善履行管理维护义务”,法院据此认定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符合法律规定。
  2. 业主行为对责任认定的影响


    物业公司主张王某 “打电话驾车”“停滞停车” 是事故主因,但法院未予采纳:

    • 关于 “打电话驾车”,物业公司未提供充分证据(如清晰录音、监控画面佐证),根据 “谁主张谁举证” 原则,该抗辩不成立;

    • 关于 “停滞停车”,法院认为此行为本身不具有违法性(如非故意阻碍通行或操作不当),且与道闸杆异常下落无直接因果关系,不能成为物业公司免责或减责的理由。
      这一认定体现了 “侵权责任以过错为核心” 的原则 —— 只有业主的行为直接导致损害且存在过错时,才可能减轻物业公司责任,否则不能转嫁责任。

  3. 损失赔偿的认定标准


    法院最终支持 2400 元维修费,而非王某主张的 4000 元,体现了 “损害赔偿以实际损失为限” 的原则。即业主主张财产损失时,需提供定损报告、维修费发票等直接证据证明损失实际发生及数额,无充分证据的部分将不被支持。

律师在本案中能为当事人(王某)提供的帮助

在类似纠纷中,律师的作用贯穿维权全流程,具体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纠纷初期:厘清责任与证据固定

    • 帮助当事人分析物业公司的义务范围,判断其是否存在管理疏漏(如道闸设备是否定期检修、感应系统是否正常);

    • 指导当事人固定关键证据:如调取事发时的监控视频(证明车辆位置与道闸下落的时间关系)、保存车辆定损报告、维修费发票(证明实际损失)、收集物业公司的道闸管理记录(如检修日志,若存在未定期维护的情况可强化物业公司过错)。

  2. 协商阶段:提升谈判专业性

    • 基于法律规定和证据,向物业公司明确其责任依据,提出合理的赔偿金额(避免因索赔过高或过低影响协商);

    • 起草书面协商函,明确事实、法律依据及赔偿要求,推动物业公司积极回应,提高协商成功率。

  3. 诉讼阶段:全面代理维权

    • 协助当事人起草起诉状,精准主张诉讼请求(如本案中需区分 “维修费” 与 “车损损失费”,仅支持有证据的部分);

    • 庭审中围绕 “物业公司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业主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等焦点问题,通过举证(如监控视频、设备原理说明)、质证(反驳物业公司的证据瑕疵)、辩论(引用《民法典》相关条款),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若物业公司上诉,继续代理二审程序,确保法院支持合理诉求。

  4. 执行阶段:保障判决履行

    • 若物业公司不主动履行生效判决,律师可协助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查询物业公司财产线索、沟通执行法官等方式,确保赔偿款顺利到账。


综上,律师在本案中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专业的法律分析明确维权方向,以扎实的证据梳理强化主张,借助诉讼技巧推动纠纷高效解决,最终帮助当事人依法获得合理赔偿。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