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经营的复杂网络中,债务纠纷时有发生,而当情感纠葛与债务问题交织,往往会引发更为复杂棘手的法律纷争。近期,某地法院审结了一起令人唏嘘不已的案件:员工向老板讨债,过程中老板意外自杀,老板家属在悲痛之余,发现老板生前与一女子存在不正当关系,且有大笔资金往来,遂将该女子(即 “小三”)告上法庭,要求其返还相关款项。这起案件不仅涉及债务清偿、遗产继承,更关乎公序良俗,法院的判决结果备受关注。
赵某长期在林某经营的公司任职。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影响,林某的公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资金链断裂,不仅拖欠员工数月工资,还向赵某等员工个人借款用于周转。赵某多次向林某讨要工资及借款,均未得到有效回应。
2024 年 5 月的一天,赵某再次前往林某家中讨债,双方发生激烈争吵。争吵过程中,林某情绪突然失控,在家中阳台跳楼身亡。林某的离世让其家庭陷入巨大悲痛,在处理林某后事时,林某的妻子何某发现丈夫与一名叫苏某的女子过往甚密,银行流水显示林某生前在近两年间陆续向苏某转账高达 50 余万元。进一步调查后,何某得知苏某与林某存在长达一年半的婚外情关系。
何某认为,林某转给苏某的这些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林某未经自己同意擅自赠与苏某,苏某的获利属于不当得利,应当予以返还。于是,何某连同林某的父母一起,将苏某告上法庭,要求苏某返还林某赠与她的 50 万元款项。
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展开了激烈辩论。原告方提交了林某与苏某的聊天记录,其中包含亲昵称呼、约会安排等内容,充分证明两人存在不正当关系;同时,银行转账流水明细显示了资金流向及具体金额。原告方律师指出,林某的赠与行为违背公序良俗,且严重损害了原告方作为合法继承人及夫妻另一方的财产权益,苏某应全额返还 50 万元。
苏某则辩称,部分转账是林某对自己的生活补偿,因为林某曾承诺给予她一定的经济保障;还有部分款项用于两人共同消费。她还声称,自己对林某与何某的婚姻状况并不知情,不应当承担返还全部款项的责任。苏某提交了一些消费凭证,但无法明确证明这些消费与林某转账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无法证明其不知林某已婚的事实。
法院经审理认为,苏某与林某存在婚外情关系,这一事实证据确凿。林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向苏某的赠与行为,未经妻子何某同意,侵犯了何某的财产权益,且违反公序良俗。苏某虽主张部分款项用于共同消费,但未能提供充分有效证据予以证实。
最终,法院判决苏某在判决生效之日起 15 日内,向林某的家属(何某及林某父母)返还不当得利款项 45 万元。法院酌减 5 万元,是考虑到在两人交往期间可能存在一些小额、无法明确界定性质的共同支出。
这起案件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在债务往来还是情感关系中,都应坚守法律底线与道德准则,避免因一时冲动或贪婪陷入法律困境,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